连续3年全国前列!储能在运规模突破800万千瓦
近年来,山东在储能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,其新型储能的在运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。这一成就并非偶然,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。
近日,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介绍山东深入实施“八大行动”、推动新能源高水平消纳的新闻发布会上,山东省能源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孟凡志介绍,新型储能在运规模808.5万千瓦,较2022年底翻了两番,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列。
近年来,山东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储能发展,并将其作为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。为此,山东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支持政策,为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。
2023年,山东省先后发布了《关于促进山东省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》等文件,明确了新型储能的市场定位、价格机制和补贴政策。这些政策不仅为储能项目的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,还通过完善电力市场机制,推动储能项目的市场化运营。
例如,山东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独立储能参与现货市场交易机制,允许储能项目通过市场交易获取收益,极大地提高了储能项目的经济性和可行性。
此外,山东省还通过拉大储能充放电价差、拓宽储能盈利渠道、降低独立储能运营成本等措施,进一步优化了储能产业的发展环境。这些政策的实施,不仅提升了储能项目的市场竞争力,还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投入到储能领域,为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政策鼓励下,山东在储能产业方面形成了深厚的产业基础,这为其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在电池制造环节,山东近年来吸引了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的布局。宁德时代在山东济宁建设的60GWh储能及动力电池生产基地,不仅填补了山东在高端动力电池产能方面的空白,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集群的发展。此外,宁德时代在东营布局的2GWh储能电池PACK生产线,进一步完善了山东在储能系统集成领域的产业链布局。
在下游储能系统集成与应用方面,山东凭借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先发优势,积极推动储能技术在光伏、风电等清洁能源领域的应用。通过“动力+储能”双轮驱动模式,山东有效衔接了光伏、风电等清洁能源的消纳需求,为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。
活动预告
NEW
爆料及投稿| editors@ofweek.com
广告及商务合作 | 焦女士:19168597392
最新评论